“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唯心终极三问。但很多同学认为哲学终极三问挺好回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比较了解自己,对人生也有着相对明晰的规划;二是“无知者无畏”,对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没什么概念。
无论哪种情况,我认为同学们都要明白人是复杂的生物,一个人的性格尤其如此。
我曾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典型案例:一位看着外向活泼、大大咧咧、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女生,其实内心有自我防御的一面,这也导致她有一些相应的行为。
但平时她性格中外向的一面占主导地位,自我防御不外显或被掩盖,连她自己也没意识到——这是个体性格复杂的一个简单表现,也表明“我是谁”不是很好回答,以及很多人不够了解自己。
至于“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并不绝对。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工科学生大一刚入校就开始玩音乐,随后与同学在校内组建乐队、创立社团,“玩”得不错。一开始,他人都觉得他虽学工科,但毕业后会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可在运营社团的过程中,这位同学接触了新媒体相关工作,慢慢发现自己对新媒体很感兴趣。又因新媒体发展势头较好,他决定找这方面的实习,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
可见,随着个人喜好、外部环境等变化,“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就要随之重新思考,以帮助自己明晰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而在“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上,部分同学会基于错误的自我认知,做出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决定。如,大学期间挂了好几门课的同学想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志向虽远大,但不切实际,因为其实力不足或只是盲目做选择。
多年接触辅导学生,我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哲学终极三问上存在问题。有的盲目自信,有的不知所措。
特别是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因为缺乏生涯规划意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选错专业后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做什么”成为不少同学普遍存在的困惑。
我建议不清楚“我是谁”的同学反向思考问题,从“我要到哪里去”开始倒推,从而加强自我认知;也建议同学们重点关注“什么事让自己感到兴奋”,通过捕捉“兴奋点”找到自己喜欢、热爱、适合做的事。
另外,同学们还可在开学及临近毕业时通过做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等测试,了解大学期间自己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
总而言之,哲学终极三问可谓大道至简。很多深刻的问题其实由这三问引申、扩展而来,如“你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工作”等。常思考这三问,同学们除了能加强自我认知外,或许还会找到其他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