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录取的大幕徐徐拉开,好消息和坏消息总是“接踵而至”,为成功上岸的同学开心,也为不愿调剂的同学揪心,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开始了“二战”,辅导员、班主任找了一些同学交流,不一定能够打开心结,有的时候甚至产生了对立,有同学会纳闷:“二战是我自己的事情,老师你为何总劝我不要二战?”
第一类是没有达到国家线的同学心有不甘。这部分同学想二战自然情有可原,但是也要理性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具备继续读下去的能力。
有的同学平时成绩还不错,成绩出来也就200+,看到很多不如自己的同学分数都在300+,觉得自己应该有实力,这得好好分析一下失分的原因,是很努力了,还是发挥不正常一片空白,是没有复习到位,还是水平就是如此一般般。
有的同学答题卡填错了导致分数不高,提醒一下这可能就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了,过于紧张或者就是学习的习惯导致。
想二战固然挺好,但是要想一想有没有这个实力。
第二类是达到国家线,但是没有达到学校线心有不甘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的分数没有达到预想值,就想来年考个高一点的分数,上到自己喜欢的学校。
有没有成功的?当然有。二战会有所提高。
有没有失败的,还想要承担更多的来自家庭、社会以及自己成长的种种压力,曾经有一位特别优秀的同学一战考了430+,但没有被喜欢的学校的录取,不想调剂就想二战,结果第二年仅仅考了330+,少了一百分,匆匆读了一个专硕,我可以想象这个同学背负的巨大压力,毕竟要缓解或者打破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很好。
本科没有读上985或211本来就是遗憾,就想考研的时候能够弥补缺憾,但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比呢?你的努力不是和别人去比较,而是要和过去的自己去比较。
尽快去选择一所可以调剂的学校,硕士读了,博士也可以继续“换帽子”啊,实力不是一次就可以用完的。
第三类就是达线了就不想调剂的同学。这部分同学一般都比较执着,我特别理解很多出生二本同学的不甘和不安,无法真正放下自己的理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调剂本身就是给自己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不是你想调剂就一定能够成功,你去调剂网站匹配学校、准备复试、熟悉流程,不也是一次积累经验么,诚心诚意地积极去调剂,如果没有成功再去二战,而不要轻易地就关上了可以选择的大门。
若果二战考不上呢?若果二战可以,但有了一次调剂的经验,不也是锦上添花么?
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递增,比你年长的“三战”、“四战”的同学有之,比你年轻的学弟学妹有之,你觉得你和他们比经验、冲劲,你一定就可以胜出么?
当然你也会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啊。可试一试的成本毕竟不小,时间、精力都耗了。
若果调剂成功,就等于多了一份选择,待到九月开学再做决定也不迟。
很多本来想二战,但是调剂成功的同学大部分还是选择了读研,机会总不会一直都在的。
积极调剂,放下包袱,能够一战到底的同学尽量一站到底。调剂失败,再谈二战,也没有了过多的遗憾,老老实实继续为理想拼搏,也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