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给我留言,说:“老师,我想学习,但实在抽不出时间,也没有毅力控制自己。有时候是事情太多,有时候是下不了狠心,时间总在忙碌和纠结中流失,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当然也包括职场人士。
我们忙碌,我们焦虑,我们知道看书学习很重要,但总也抽不了一个整块的时间,留给书房静待翻牌子的书籍。
于是,就这样尴尬地僵持着。
自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后,连中午都成了办公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组织开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担任各类比赛评委,出席各类活动,还有工作上穿插召开的短会,领导临时的任务安排等,琐碎而忙碌。
我想,这也是很多高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老师的常态。
中午看书的老习惯被无情剥夺了。上个月在当当网上屯的四本书放在案头还没看完,和那个同学一样,有种深深的罪恶感。
但,我们真得挤不出哪怕15分钟的时间吗?
以前不喜欢出差,总觉得单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放不下心。现在,反而喜欢出差,原因是可以利用旅途中的时间高效阅读。
每次出差时,我都会带上一本书。说实话,在高铁上看书的效率真得挺高。很喜欢这样几个小时的连续看书时间。
有时候,出差时间长,看完自带书籍以后,我还习惯在回程的高铁站书店里挑一本,虽然是原价出售,但和读书的愉悦感来说,算不上什么。当然,一刹那的心痛也会有的。
在高铁上,看完了李志刚的《创京东》、吴军的《大学之路》、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徐川的《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范海涛的《就要一场绚丽突围》、六神磊磊的《你我皆凡人:从金庸武侠里读出来的现实江湖》……
不管到哪里去,出差也好,等人也好,候车也好,包里放一本书,让这个习惯成为我们的标配。
哪怕看15分钟,也能慢慢看完一整本。
时间,在于忙里偷闲,在于点滴积累。
不要着急,持续不断的慢,是另一种快。
当你应该学习却没有心思时,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放下手机,走下网络,先去学习15分钟再说。
如果扛不住,15分钟一到,你就重操旧业了,没关系,你至少学习了15分钟。
另外一种情况是,你学了15分钟,看了15分钟的书,一下子来了兴趣,找到了感觉,或者忘记了时间,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这种惊喜感也很美妙。
给自己找一种节奏感,15分钟就好。不信我们一起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