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愿世界之每一角落,都能为中华古典诗词所感动。”
——澳门大学著名学者施议对所作《杨雨说词》序。
有一个小姑娘,在高考志愿表上的所有专业空格中填上了“中文系”;这个小姑娘,在浓郁的外语氛围中,一边学习本专业知识,一边背诵唐诗宋词;这个小姑娘,在大学毕业时选择了与全班同学不同的道路:继续读研,并且在考取博士研究生时选择了当时堪称冷门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小姑娘渐渐成长为翩翩佳人,终于将这份深入骨髓的爱好与事业相结合。
她的这颗赤子之心,未曾因为现实的压力而改变。
她就是杨雨。
杨雨,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主任。
如今的杨雨,获得了越来越高的知名度,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这些粉丝们追随着她的脚步,分布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app……他们有还在上学的学生,每年中南大学文新院都有受杨雨老师启迪而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的新生;有已经工作的白领,不少粉丝都跟杨老师成为了朋友;甚至还有耄耋之年的黄发老人——
(来自杨雨朋友圈)
大多数人看到了她耀眼的成果,却很少有人看到她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她曾一连数日睡眠时间不足五小时,无法按时吃饭更是日常节奏;她曾在完成《杨雨说词》的编写工作后感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她曾在仅数个小时的高铁旅途中,完成讲稿,修订ppt,还要抽空看一会书。
在走上文化传播这条道路的初期,杨雨也有过迷茫期。
她曾因登台主讲“酒色才气话易安“而饱受争议,一度想要回归学者的清净书斋,但终究因为编导的一句“大众传播也是学者应有的使命”留了下来。
2013年,在张尧学院士的支持下,她一手成立了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致力于文化经典吟唱的采集、保护和传播,这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不仅在高校吟唱界打出了自己的名声,更是将本土吟诵文化传播到了海峡以外。
文学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更是来源于最普通最广泛的生活经历,又能作用于我们的情感经历。
诚如杨雨所言:“文学往往是‘无用的书’,它不会给你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不像一柄手术刀能直接做一台外科手术,不像一个键盘能直接用来打字,但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能力”——“通过长期的文学阅读、沉潜涵咏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在你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的时候,才能转化成应对世界的某种‘能力’”。
杨雨对诗词的解读十分接近生活,她本人就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教授。
很多时候她似乎更像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她会与学生讨论时下热播的电视剧,了解网络“热词”,探讨新兴时事,分享美食资讯,会与同事互相揶揄玩笑,会自我调侃老眼昏花。
正是这种性格特点,让她愿意跳出学院派的限制,而以大众可接受、可感悟的方式解读诗词。
诗言志,词表情,词本就是接近生活,表达感情的文体。这样的解读,或许反而更加接近词的真实面貌。
怀着这样的“说词”态度,杨雨推出了新书 《杨雨说词》。
《杨雨说词》共四卷,选取了近50位词坛名家的120首词作,自敦煌曲子词始,经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囊括了1000多年中最重要的词人及其经典作品,并覆盖了最重要的词学风格流派,勾勒出词之发展脉络。
《杨雨说词》在上海书展期间,杨雨提到了现今一般大众对词的误读,她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这些误读 “一种是’以为词只能分婉约和豪放,而且以婉约为主流’。在这个说词系列中我选了50个名家的词,在我心中他们的作品各具风格和气质。即便是同一个人,他笔下的词也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另外一个误解就是对某一个词人面具化的定性。比如苏轼只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就是个爱国词人。但越是一流的词人,越是能驾驭各种各样的风格。再比如在大家印象中李清照就是多愁善感,凄凄切切的,但在我心中她更多是一个’女汉子’。我希望给大家呈现词与词人更丰富的样子。”
因此,杨雨的词解读便更加细腻和丰富:“词人心性不同,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感便也不同”。
词以婉约为本色,又以女性化为重要特征,故而以女性视角进行解读愈加贴切。 “同样是描写爱情,李煜和苏轼是不一样的,晏几道跟柳永是不一样的,纳兰性德和秦观又是不一样的。”
走进《杨雨说词》,
与杨雨同行,
与历代最优秀的词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感悟词心,素心不改。
你有情怀,我有情怀
谁都有一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