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是应届生的特权,有工作经验了那还叫应届生?
所以应届生简历不是要去凸显你多么老练多么牛逼,而是表现你的能力和这个岗位十分匹配。你所有的经历,都可以化成能力,并且在简历上展现出来。
下面,我已经总结好了,应届生制作简历只需要做好3件事,按此方法,不敢保证立马拿到Offer,但简历总被刷应该会变成过去式。
有人把个人简历比作广告文案,产品是你自己,用户是企业主。
因此,你能否被用户购买的前提,首先是你的广告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
想要做好这份广告(简历),只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搞清楚对方要什么人?
这一步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也往往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的。
我曾经看过的简历不下1000份,发现其中很多都制作精美,排版华丽,有些甚至配上自己彩色美颜照。
然而,这些简历我大部分会PASS掉。
因为我要招的不是设计也不是模特,我只不过是想招个运营,你的简历炫的我眼都花了内容也没找到一条能打动我的点,后面再碰到那些创意和美感齐发的简历,我已经无感了。
这就是大多数应届生制作简历容易犯的错:只顾自嗨,不顾HR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没毕业的菜鸟如何摸得透老奸巨猾的HR在想什么?
答案是,赶紧去分析他发布的JD(职位描述),仔细看,扣着字看。
先来看这份2017年腾讯校招游戏运营的岗位需求:
这份JD相当于HR敲着你脑袋跟你说:老子要的是这样的人啊,少年!
JD的内容总结起来无非传递着HR的3种需求,需要你根据具体信息去提取:
1.关键需求
关键需求即:明确说出来的那些具体的、专业的工作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一般是具体的、专业的名词,例如:绘制产品原型图、制作财务报表等。
2.隐性需求
隐性需求即:没有明确说出或无法具体明说的需求,这部分往往要求比较虚,例如:领导力、组织能力等。
3.筛选性需求
筛选性需求即:具有筛选性的条件,例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实习经验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关键需求和隐性需求都已满足,筛选性需求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不要怕麻烦,建议把这3类需求提炼成关键词写在纸上,制作简历的过程中,随时拿出来对比,确保你的简历能够凸显出HR关注的点。
就像这样:
第二步:想清楚自己要写什么东西?
分析出了HR的关键需求和隐性需求,你需要有针对性的在大脑中筛选自己所有的经历,作为你支撑这些需求的证据。筛选的方法如下:
1.直接经历
找到自己能够体现体现关键需求和隐性需求的直接经历,例如:招的是游戏运营,优先找你运营和营销经历——做过运营实习生?写过营销策划案?分析过销售数据?
2.间接经历
如果实在找不到直接经历体现出HR的需求,可以挖掘自己一些能够间接体现自己能力的事情,例如:招的是游戏运营,至少有一些间接经历吧——某款游戏大神?写字吐槽圈粉无数?互联网产品重度用户?
3.标准能力
如果直接经历和间接经历都没有,不妨去写一些能够体现标准能力的事情,比如:招游戏运营,你至少有几项凸出能力——曾经3个月时间雅思得到7分?(学习能力)、曾担任校报学生记者采访10篇报道,获奖2篇?(沟通和文字能力)、大学看过100本心理学书籍并接受过专业训练?(洞察人性)
以上三项经历我不信你一个也想不出来,否则,别找工作了,再成长一年积攒积攒吧。
第三步:想清楚怎么写这些东西?
列出了自己要写的事情,下面要做的是,如何清晰、合理将这些内容包装在你的简历上。
请注意我的用词是“包装”,而不是“堆积”。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堆积”出的简历:
显然这份简历语言很混乱,逻辑不清,任何一个HR看到这样的简历都会毫不犹豫Pass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明明做过很多事情,简历却总通不过。
简历内容的“包装”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我总结为STAR法则,即每件事的描述结构为:背景(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
下面是STAR法则“包装”后的简历:
有没有发现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经过内容“包装”后,逻辑性和条理都清楚了很多,看完让人能够迅速捕捉到他身上的亮点和长处,这样的简历简直是HR的大爱。
到此为止,你还觉得简历写作很难吗?
不是班干部、没入学生会那些都不重要好伐;一份简历就像一份广告,表现出你的个人能力(潜力)即可。最后祝大家简历一投即中!